胶东在线2月8日讯 记忆中的年味是什么?有人说是一份热气腾腾的饺子,有人说是一种期盼、幸福,还有人说早已过了盼年的年龄,但怀念儿时的年……新春佳节来临之际,胶东在线新春走基层记者来到福山区剪纸艺人韩月湖的家中,在他剪刀游走间追寻那份旧时光的年味。
人称他“故事篓子” 搜集的民俗故事讲不完
在过去近50年里,韩月湖坚持做了一件事,那就是搜集剪纸样式和歌谣,周围熟悉他的人给他送了个外号叫“故事篓子”。
“过去福山剪纸的人很多,我常常打听,谁家还有剪纸,有空我就骑自行车找过去。福山过去有207个村,我都去过。”韩月湖说。
韩月湖将剪纸样式和剪纸民谣视为珍宝,他收藏的完整剪纸样式67000多幅,这些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故事、寓意等他都能娓娓道来,这些也成为他搞研究和教学的一手资料。
狗年即将到来,有人向韩月湖求一张狗生肖剪纸,落座闲谈间,关于狗年的生肖故事、创新的狗年剪纸寓意等,他一一道来,让邻居尤其是小孩子心驰神往。“老韩就是个‘故事篓子’,有讲不完的故事,许多故事我都没听说过。”70多岁的刘大叔说。
两把剪刀守艺 妙剪游走剪出旧时光里年味
十一二岁时,韩月湖学着母亲拿起剪刀,练起剪纸基本功。十六岁时,韩月湖开始到理发店做学徒,慢慢成为一名传统理发师。如此,剪纸和剪头发,这两把剪刀陪伴他走过了青春韶华,沉淀下今天凭两把剪刀守艺的韩月湖。
追寻记忆中的年味,韩月湖心中有一份自豪的幸福,他说:“14岁的时候,我剪了一幅拥护毛主席的花卉图案,在学校里引起轰动。后来我用一个暑假一个寒假剪了600幅窗花,寒冬腊月赶了5个集,卖了40多块钱,相当于家里三个劳动力近半年的工钱。在集上冻得手脚冰凉很疼,但心里热乎,那时的年味也最浓。”
在韩月湖20多个平方的理发屋里,一半做理发用,一半做工作室。谈话间,他帮一位邻居剪完头发、刮了胡子。换下衣服,他又坐在工作台前继续剪纸。“小巴狗,蜷毛蜷,里边缠上金和银。”念着质朴的民谣,剪刀在手里上下翻飞,一只憨态可掬的小巴狗跃然纸上。
旧时光里时间慢,那时的年味来得更容易。“以前到了冬至,家家户户的女人们就开始坐在炕头剪窗花了。到了大年三十这天,太阳出来以后,就开始贴窗花。”韩月湖说。相比以往,韩月湖融入创新剪纸样式,将与时俱进的美好生活祝愿融入剪纸,博得大家的喜爱。
守艺更授艺 一剪一纸变幻年味符号获青睐
守艺,是韩月湖不自觉中践行的使命,他收藏的剪纸老样中,仅狗生肖的老样就有七八十幅,带狗的老样则有上百幅。每当遇到没见过的老样,他必定深入研究,采用传承的熏样技法,将一件件民间艺术佳作保存、流传。
没接触过剪纸的人觉得剪纸很难,是一项是有传承人才能操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韩月湖琢磨着授艺,他想办法让看上去很难的剪纸艺术更加亲民。于是,在剪纸实践和教学分享中,他总结了一套教学方法,哪怕是零基础学生,也能快速上手。“最多两个小时,我就能让体验着感受到剪纸的乐趣。”韩月湖说。
春节的脚步越发临近,韩月湖更加忙碌起来,他要将剪纸中的年味带给更多的人,交流中,一把剪刀,一张纸,变幻出代表年味的符号,获得市民和孩子青睐。“前段时间是到小学课堂给孩子们上课,小朋友们很喜欢。现在是有的楼盘邀请我给他们的业主传授剪纸,大家剪一份自己的窗花,更有年味!”韩月湖说。
韩月湖说剪纸来源于生活,是一部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。现在,他边读书边写书,丰富着市民新春文化生活。
胶东在线新春走基层《烟台力量》栏目组采制 记者 孙宗顺 王向荣 尹伟华 高安娜